关于协议何时可被视为无效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法律专业知识和实际案例的复杂话题。作为八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我将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这个问题。

要明白,一份协议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双方协商一致的产物,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这份协议可能被视为无效。以下是一些主要情况:
1. 欺诈或胁迫
如果一方在签订协议时采取了欺诈手段,比如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信息,导致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协议,那么这份协议可能被视为无效。同样,如果一方在签订协议时受到了另一方的胁迫,被迫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决定,这份协议也可能被视为无效。
2. 未成年人或精神不正常的人
如果一个未成年人(通常是18岁以下)或者精神不正常的人(比如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在没有法定代理人(如监护人或医生)在场的情况下签订了协议,那么这份协议很可能被视为无效。这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法完全理解和承担协议带来的法律后果。
3. 违反法律法规
如果一份协议的内容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比如合同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那么这份协议可能被视为无效。比如,一份包含非法赌博内容的协议就是无效的。
4. 显失公平
在某些情况下,一份协议的内容可能严重不公平,导致双方的权利义务严重失衡。比如,一份要求一方承担全部风险而另一方几乎不承担任何责任的协议就可能被视为无效。这是因为这样的协议违反了公平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导致协议无效的一些常见情况。在实际案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果认为自己的协议可能无效或者已经签订了不公平的协议,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因为法律程序和法律原则可能会因地区、具体案件和法律更新而有所不同,所以最好由专业人士来提供具体的法律建议。希望这些解释能对你有所帮助!